Mshot明美500万像素冷CCD相机MC50测评报告终结篇
测评报告
平台:Olympus BX51
镜头:UPLSAPO系列物镜
软件:Mshot Digital Imaging System v1.0
一般科研单位使用的显微镜冷CCD都是进口的,性能固然良好、稳定,价格那可不是一般的高。试想连单反相机都日渐普及的时代,采用那一小块CCD/CMOS芯片的显微镜相机凭什么就这么贵呢?幸好,国产厂商也挺给力,不同型号的产品逐渐走入大家的视线。前段某国产品牌冷CCD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但仍有些许遗憾,现在又一个机会摆在我的面前,我不想给自己留下什么遗憾,于是……
图1,打开包装,第一眼看到实物,感觉异常眼熟--跟O家的DP71咋怎么像呢?大小分量都接近。不过看前面贴的标签,应该是一款工程样机(后跟Mshot工程师确认了这一推测),后侧由两个特制USB 2.0接口,其中一根用来制冷。打开下方的防尘,透过一层防尘玻璃,可清晰看到2/3英寸的CCD芯片。

图2 装到BX51上面,还是很威武的,不仔细看,还以为安装的就是DP71。

硬件很容易搞定,接下来的软件也很顺利,但驱动安装可就稍显麻烦了,不过按照说明书还是搞定了。打开软件,打开设备,选择MC50,即可见到下面的界面:
图3左上为菜单选项,左侧是常用控制按钮,右侧为预览空口,值得一提的是预览图像可以放大,这对观察相当有利。即使是新手也很容易上手。自动曝光控制下,明显偏色,曝光基本准确。此时可选择调解目标值,让软件据此调节其它参数。注意,默认的预览分辨率是2560×1944,此时帧率较低。不过我还是偏爱手动。稍加调整,可以得到准确的白平衡和曝光。

图4 手动模式下,目标按钮不可用,增益相当于ISO感光度,范围1-1023;曝光时间比较恐怖,0毫秒到17.9分钟!一键白平衡需要把标本移出视野,区域白平衡比较方便,选择背景空白的地方做个选区即可。点开高级控制,选项不少,增益控制其实应该是手动白平衡。默认情况预览框里看到的和目镜内看到的相反,习惯上,我还是勾选上水平翻转和垂直翻转—操作载物台的习惯问题。最下方是帧率选择,默认为Normal,还是High来的爽。再回到顶部,点击分辨率设置可选预览分辨率和照片分辨率,预览时选1280×980可以兼顾分辨率和帧率。如此调整一番,可见白平衡比较准确,色彩还原较真实。下面看图像说话。

图5芥菜成熟胚,20×。原图500万像素,由于尺寸限制进行了压缩。未做其他调整。

图6 为图5原图局部100%放大,仅裁剪。由这两图可见相机色彩还原基本准确,但是红色表现不够鲜艳,而蓝色稍过于明艳,细节表现较细腻,噪点控制良好。但是注意,图5右上角有点偏暗。

图7玉米根纵切,40×。调整下曲线,效果好很多。

图8 为图7原图局部100%放大。细节表现良好。

图9芥菜成熟胚,40×,增益400。

图10 不同增益下的局部(相对于图9)对比。在增益800以下,噪点增加不明显,增益800时,噪点较显著,最高增益1023时,噪点非常较多,应该尽量避免使用。

图11 拟南芥胚珠,20×,增益100,球形胚时期,有压缩。

图12 球形胚特写,40×,增益100,有裁剪,无压缩。

图13 我有真心向明月--40×,增益100,心形胚特写,有裁剪,无压缩。

有上3图可见相机细节表现还是比较到位的。
图14 拟南芥花,4×,某突变体,故花瓣不是纯白色,而是有点嫩黄色。整体表现比较到位,但是注意,右上侧的两根表皮毛显出绿色,真实应该是无色的。

图15 拟南芥花药,40×,增益400,127 ms曝光,半薄切片,红色荧光观察,有压缩。背景噪音基本被抑制,细胞壁成像清晰,色彩较真实。

图16 上为图15局部100%截图(有压缩),下为进口品牌冷CCD拍摄。可见Mshot在细节上仍有一定差距,尤其在边缘过渡方面有些生硬。

图17 拟南芥花药,40×,增益600,127 ms曝光,绿色通道观察,有压缩。由于绿色荧光较弱,且树胶可见较强的自发荧光,故对冷CCD是个考验,但整体成像尚可。

图18 为上图的局部100%裁剪,无压缩。看细节时噪点比较明显。
回过头来再看软件的其他功能。这一版本软件图像处理功能整合了常见的亮度/对比度,色相/饱和度,反相等等;另有一类图像增强功能,说明书内没有且少,是用来一下中值滤波功能,可以看到可以消除部分噪点(图19)。软件整合的测量功能比较齐全。长度、圆面积、矩形、任意形状、角度等,手绘测量面积时,甚至可以手动调整锚点,以使测量更加精确(图20);甚至在预览状态下也可以实现测量,这应该是一个比较实用的功能。其它功能有计数、折射率、报表等不再一一赘述。

图19

图20

本文系中国显微图像网网友Brusky和网站的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添加日期:2011-0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