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明美500万彩色冷CCD MC50相机测评报告之二
相机:MC50
软件:明美图像处理软件
使用主要设备:Nikon Ti-E
观察方式:相差,DIC,霍夫曼,荧光
这次的相机采用简易纸盒包装(如图),没有多少防震措施。体积比上次试用的相机要大,重量也更重,外形和我的自用相机很像,很有亲切感。黑色圆柱形机身上贴有名牌、型号、串号、“制冷”、“数据”等贴纸。相机与显微镜C口匹配(如图),安装过程轻松完成。相机通过USB直接连接电脑,方便快捷。而且即使在使用过程中连接线不小心被碰掉,也没有造成故障,重新插上即可。需要占用三个USB口:一个用于数据传输,一个用于制冷,还有一个用来插软件狗。拍摄软件的安装一次成功,但在安装驱动时,发现光盘内实际的文件名与说明书上的不符。从硬件参数上来看,该相机的芯片像素尺寸3.4微米,共500万像素,冷却至室温下10度,是一个主要用于高分辨明视野的配置。根据我的专业方向,本评测主要从细胞研究的角度来进行。

一、实际拍摄效果
采集软件界面简单,短时间就能轻松操作。图像预览能感觉到有所延迟(在500万分辨率下):移动样品时画面出现拖尾(曝光时间60ms);调节曝光参数时,画面的更新也有延迟。拍摄图像的速度同样也不快速:当曝光时间60ms时,拍摄单张图片耗时超过2s。对比自用相机(某国外显微镜厂商的知名型号),个人感觉很不习惯。另外在拍摄结束后,软件要求用户立即输入文件名才能存储,这种单一模式不能满足所有类型的拍摄任务和用户偏好。建议增加先将图像放在缓冲区中,最后批量存储的模式,以及自动文件名的模式。
自动曝光速度不快,但效果不错,并且有一个自动曝光的“目标”值可以设定。手动曝光时,反应速度过慢,还经常闪出上一幅的拍摄结果。有一个“增益”设置,应该相当于曝光度ISO。下面列出不同模式下的实际效果:
(1)相差

(2)霍夫曼(相衬)

(3)DIC

(4)荧光


可见,该CCD在各种单色的明视野模式下表现优秀,拍摄过程简单方便,自动曝光准确,可以胜任日常拍摄需要。荧光下的表现尚佳,色彩很真实,只是感觉动态范围有所不足,也没有黑平衡设置。白平衡方面,我始终没有得到正确的结果,也没有找到原因,需要参考其他评测文章再得出结论。
二、与自用相机对比
明美相机 自用相机

左图的细节有所损失

效果类似

左图的动态范围有所欠缺
自动相机的像素尺寸较大,制冷到室温下10度,价格约$8000。相机安装在同一台显微镜的不同端口,所有的图片都直接来自采集软件,未经任何处理。在单色明场的拍摄上,明美相机的成像水平与自用相机接近。在荧光的拍摄上,明美相机的灵敏度略低(比自用相机需要更长的曝光时间),但结果不错,处理后应当能接近自用相机。
三、图像处理
图像拼接在处理大尺寸样品和需要大范围统计时十分有用,这一功能出现在国产相机上是令人惊喜的。我尝试了两张图片的拼接,结果相当不错(如图),几乎没有错位和变形。但在接下来尝试三张图片或2×2阵列拼接时,却始终没有成功。另外,大规模的图像拼接还需要与电动载物台的配合。

拼接前

此外,明美的软件中还有一些简单的处理功能,包括图像测量、图像调节、颗粒计数(需要升级软件狗)等。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进行尝试,相信作为一款图像采集软件应当够用。
建议增加图像叠加功能。在荧光拍摄中,明场与荧光的叠加,以及不同通道荧光的叠加是必不可少的。
文章转载于中国显微图像网网友qiqi_1983
添加日期:2011-06-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