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的故事
显微镜是即使把一朵花握于掌中,你决不会肉眼分辨出其中的“世界”。一个视力正常的人,只能看清大约25厘米之外的东西,如果靠近,晶状体就无法把物体的像正确在视网膜上。即使在25厘米的距离上,你也只拥有1分的分辨率。在这个距离上,你恰好能把两条相距0.075毫米的线分开。从生物显微镜的角度可以解释这种现象。当两条线的距离小于0.075毫米的时候,它们的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同一个视觉感受器——视锥细胞或者视杆细胞——上面。那么你就没法分辨开来 ,很早以前,人们就知道某些显微镜光学装置能够“放大”物体。比如在《墨经》里面就记载了能放大物体的凹面镜。至于显微镜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可能已经无法考证。凸透镜——有的时候人们把它称为“放大镜”——能够聚焦太阳光,也能让你看到放大后的物体,这是因为凸透镜能够把光线偏折。你通过显微镜看到的其实是一种幻觉,严格的说,叫做虚像。当物体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的时候,光线会以特定的方式偏折。当我们看到那些光线的时候,或不自觉地认为它们仍然是沿笔直的路线传播。结果,物体就会看上去比原来大。单个凸透镜能够把物体放大几十倍,这远远不足以让我们看清某些物体的细节。
公元13世纪,出现了为视力不济的人准备的眼镜——一种玻璃制造的透镜片。随着笼罩欧洲一千年的黑暗消失,各种新的发明纷纷涌现出来,显微镜(microscope)就是其中的一个。大约在16世纪末,荷兰的眼镜商詹森(Zaccharias Janssen)和他的儿子把几块镜片放进了一个圆筒中,结果发现通过圆筒看到附近的物体出奇的大,这就是现在的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前身。
据说,几百年前列文虎克把他制作显微镜的技术视为秘密。今天,显微镜——至少是光学显微镜——已经成了一种非常普通的工具,让我们了解这个小小的大千世界。
添加日期:2009-1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