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AB货在显微镜下的区别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两位专家介绍,天然翡翠经过雕刻、加工,最后一般经过一道燉蜡工艺。燉蜡包括上蜡和浸蜡,是被业界允许的翡翠优化处理方式。上蜡是把质地较为紧密的翡翠成品浸泡在熔化的石蜡之中,保持一段时间,使石蜡沿翡翠表面上的各种空隙浸入,这样可将翡翠表面的小凹坑、小孔隙填平,使翡翠表面光泽和透明度得到增强;浸蜡是将原本质地比较疏松或使用弱酸进行过表面处理的翡翠成品浸泡在熔化的石蜡之中,保持一段时间,使石蜡沿翡翠表面上的各种空隙浸入。浸入石蜡较多的翡翠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的蜡会产生老化而产生白花,导致翡翠的透明度变差,这时可通过重新上蜡恢复光泽。
要进行翡翠A、B货的鉴定,首先要弄清楚什么叫翡翠的A、B货,其实目前的国家标准GB/T16552~3-2003并没有关于A、B的描述,所谓的A、B都是商业称呼传统上认为所谓的A是指除了切磨和抛光外,没有对翡翠进行外观(颜色、净度等等)、耐久性、或者可用性进行人为改变的品种。而B货是通过酸洗除脏后注入有机物质以便弥补因酸而破坏的结构及坚固度的翡翠。
目前国家标准对于因为加热使得翡翠呈现红色定义为优化,而在商业上,优化的东西就被当作A了。
所以,目前翡翠A的范畴是:1、除了切磨抛光外,没有经过任何人为处理的翡翠,其中包括为了抛光而必须煮蜡的翡翠。2经过加热使得一些富铁质变红的翡翠。3、经过酸洗,但没有注胶的翡翠,这个酸洗往往是弱酸,如草酸或者杨梅酸,不会对翡翠结构造成破坏。
而B的范畴是:1、经过酸洗且注胶的翡翠。2经过酸洗、大量注蜡的翡翠。本文将在这个范畴下进行讨论。
图1
经过酸洗的翡翠一般都有这种网纹,传统的判断B的方法就是依据这个网纹的,现在仍然有很大的实用性,细心的人可能已经注意到这个照片(图1)上有些黄色的东西存在。的确,这件货确实是A的,只不过表面的显现很有迷惑性,这个时候,透光检测就有一定的意义了,下面的图2是透光的,一般来说从下面图片看就可以断定是A了,虽然也会有特例。
图2
A货和B货都可能出现这种纹路,到底怎么区分呢?
利用显微镜观察表面:这种方法对我们来说是最实用的鉴别方法,通过放大镜和聚光手电的配合就可以观察。主要观察龟裂纹:
(1)方法,用反射光观察在翡翠表面形成的亮带(亮带类似猫眼效应)
(2)观察现象 A:裂隙的观察
第一:裂隙的截面形状,A货翡翠裂隙延伸平直,走向,宽度不变化。 B货翡翠由于外表与酸充分接触而侵蚀宽,内部深处与酸接触的表面积小,侵蚀窄,裂隙呈楔形。
第二:裂隙的延伸形状, A货翡翠延伸通常平直, B货翡翠延伸通常弯曲,有时会分散发叉,无规律性。出现龟裂纹,沟渠纹。
第三:裂隙间的关系, B货翡翠裂隙相互连通,其交叉处会加宽膨胀。 A货翡翠裂隙通常平行排列(与构造应力和解理有关),相互不通,即使有交叉,也不会出现加宽膨胀现象。
微凹剥落与垂直剥落的区分
A货翡翠:微凹剥落在放大观察中呈现逐渐微凹状(弧形凹坑),和桔皮效应类似
B货翡翠:出现垂直剥落呈现垂直状的三角形,四边形凹坑。
刮痕的区分
A货翡翠在放大观察中呈现微细的纹路(抛光所致)
B货翡翠表面刮痕非常严重,呈现大面积的刮痕,因为树脂充填物的硬度只有3-4。
看几个貌似B的A。
再看个B货
点评: 镯子本身看,颜色浓艳而地子纯白并且带有荧光,所以可以断定是B的。
(引玉友的解释:地子纯白并且带有荧光 A货的地子是略带黄味的,并且有结构的.如果纯白又有强烈荧光,还找不到清晰结构的.那是注人了胶的结果.就是B货)
籍微距照片,可以看出,颜色分布于晶体颗粒之间,而不是晶体本身显示的颜色,由此断定为C的。
AB货之分,本是为了区别出更好的、更天然的翡翠,但时而出现的A货、B货真假难辨的现象却为翡翠收藏蒙上了阴影。那么作为一位翡翠收藏者必备一台显微镜用于翡翠AB货的辨别是必须要做的事情。现在市面上所说的翡翠显微镜其实就是我们所生产的光学显微镜。
Via: http://libralo.blog.163.com/blog/static/1160053862011066352736/